(1)制定培养规划
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》主讲教师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,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,因此,从入岗起即对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针对性的培养计划:老教师传帮带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培训、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,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,积极开展校企合作,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、培训等。
(2)老教师传帮带
建设初期,鉴于团队中年轻教师比重较大,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以老带新、传帮带活动,通过日常交流、互相听课等环节,使年轻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薄弱处,尽快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。针对专家、领导听课评课所指出的问题,教研室组织大家及时找准差距,找准目标,在教学准备、一堂课意识、讲课艺术、课堂PPT课件制作要素等方面,及时帮组、鼓励,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。
(3)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培训
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家、省市各级培训,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。

青年教师所参加培训具体见下表。
姓名 |
培训名称 |
培训单位 |
培训时间 |
金启彦 |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|
辽宁省教育厅 |
2014年10月 |
电气工程基础网络培训 |
教育部 |
2014年3月 |
于燕秀 |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|
辽宁省教育厅 |
2014年10月 |
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|
辽宁省教育厅 |
2013年7月 |
电力电子技术网络培训 |
教育部 |
2013年1月 |
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 |
教育部 |
2014年4月 |
王静 |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 |
辽宁省教育厅 |
2015年10月 |
(4)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
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,教研室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,邀请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,传授教学经验,并组织讨论探讨,同时对教学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,并从课程的实施、课程评价考核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讨与改进,将“项目化教学法”进入实验课堂授课,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。

(5)积极开展校企合作——提升教师实践能力
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是实现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”要求的有效措施,是全面推动工程人才培养内涵提升的重要环节,同时也是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。
为此,学院积极联系企业,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活动,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推行、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,参与组织实施课外实践活动,组织教师去华能瓦房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、大连锦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、大连通科公司等企业参观学习。使教师了解企业需求,能更好的推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的提升,同时也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

(6)教学效果
通过对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,使青年教师从初次接触专业方面教学,到经过几轮教学经验的积累,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验、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,教学效果反馈良好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开设的2016年和2017年春季学期,学生及专家对该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评价。
1)校内专家测评
校内教学专家组对该课程评价结果均为良好以上状态。专家组听课后认为,课程所用教材内容充实、重点突出、应用性强,课程准备充分,所用教学方法多样化,学生学习积极性高,掌握新知识点情况良好。
2)学生测评
本课程2016年和2017年学生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,均为90分以上,成绩名列前茅。
教师姓名 |
课程讲授学期 |
学生测评分数 |
金启彦 |
2016-2017学年第二学期 |
92.47 |
2015-2016学年第二学期 |
92.71 |
王静 |
2016-2017学年第二学期 |
90.95 |
2015-2016学年第二学期 |
92.38 |
于燕秀 |
2016-2017学年第二学期 |
91.83 |
王辉 |
2015-2016学年第二学期 |
92.55 |
学生评价该课程如下:课程教师备课充分,教学内容丰富,注重与实践相结合,重点难点突出,条理清晰,将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合理结合,激发学习热情,并注重与学生交流,改进教学方法。